音樂粉 > 音樂教程  >  樂器教程  > 二胡教程 > 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

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

  • 人氣:492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22-07-13 17:52:15
在二胡演奏中,運弓無疑是至關(guān)重要的基本動作。甚至可以說,二胡的演奏,幾乎是全部建立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的。運弓方法的正確與否,將直接關(guān)系到演奏者水平的高低。而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所看到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帶有運弓方法上的錯誤,以至拉不出理想的聲音。其實學習正確的運弓方法是很簡單的,甚至我認為一個從未學過二胡的人,只要運用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通過半個小時的學習,就能在空弦上發(fā)出不亞于演奏家水平的聲音來。一個學生要學會這種正確的運弓方法并不難,難是難在他們化了數(shù)十年時間苦練出來的毛病不能輕易地得到糾正,這就是學生們學了十多年琴仍達不到較高水平的癥結(jié)所在。 什么是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呢? 我在許多著作中都講過二胡科學演奏方法要遵循的兩大法則:即自然法則和最小能量法則。自然法則就是演奏動作要盡可能地與生活中的自然動作相聯(lián)系,盡量減少為演奏二胡而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動作;最小能量法則就是要用最小的能量,來換取最大的效率。而運弓動作的金三角鐵律,正是建立在這兩大法則基礎(chǔ)上的。下面我分三個層次來講解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 運弓時的三個生活動作 這是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的第一個層次。 在二胡運弓中,首先我們要保證“重量的兩個承擔”,即: 右臂的重量由弓桿來承擔,右臂和弓子的重量由弓毛在琴筒上的觸弦點來承擔。而絕不能是相反,即: 弓子的重量由右臂來承擔。 這就是說,我們的右臂至所以能在演奏時的位置上,完全是由于有弓子的存在。就如同我們將手臂放在桌子上時,是因為有桌子的存在,我們才能把手臂放上去一樣。 如果沒有弓子的存在,我們的右臂應(yīng)該呈下垂于身體右側(cè)的狀態(tài),而根本不可能處于演奏時的位置上,我們是將右臂完全“掛”在弓子之上的。那么,當右臂掛在弓子上之后,又是誰來承擔弓子的重量呢?答案是琴筒的觸弦部位??梢哉f,如果沒有琴筒觸弦部位的存在,弓子就徑直掉到地上去了。 這個力量,就是二胡演奏中弓毛貼弦的力源。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運弓時的第一個生活動作是將右臂自然松弛,放在桌上的動作,這個“桌子”就是弓子,右臂的重量是通過右手拇指掛在弓子上的。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杠桿作用,弓毛貼弦的力源是有了,但方向仍不對。右臂的重量通過弓子到達琴筒觸弦點的力量方向是向下的,而二胡的弦是里外方向的,所以在演奏中必須要用一個小小的力來改變力的方向。這就是我們在拉外弦的時候,要以中指第一關(guān)節(jié)向外頂弓桿;拉內(nèi)弦的時候,要以中指和無名指向內(nèi)勾弓毛的緣由。我們從金三角鐵律的圖中可以看到,運弓時的第二個生活動作是我們在吃飯時拿筷子的動作。我們在拿筷子的時候,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一根活動的筷子,此外再用虎口和無名指夾住另一根固定的筷子。當我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活動的筷子,將筷子打開的動作,就非常類似于演奏外弦時的感覺;而我們合攏筷子的動作,是非常類似于演奏內(nèi)弦時的感覺的。 在運弓時,我們的目的是將弓子從左邊送到右邊,或從右邊拿回到左邊。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要將一個茶杯從左邊送到右邊的話,一定是拿起茶杯,徑直地送到右邊去的;如果要將這個茶杯從右邊拿回左邊的話,一定是手拿起杯子,然后大臂往回一收,就把茶杯拿回來了。又比如,我們在街上遇見了一個朋友,與他握手時,也是將手徑直地伸出去的,握完手,又以大臂往回一收把手收回的,這個動作就是運弓時的第三個生活動作。但在許多學生的運弓動作中,在拉弓時往往是以肘部為先動點向右運動的,或是整個右臂同時向右伸出的;在推弓時,卻是以手作為先動點向左推進,待弓子已經(jīng)推到弓根部位時,右大臂與身體仍保持著一拳之距。這個動作如果放在生活中,將會是十分可笑的,但為什么在演奏中就可以容忍,甚至認為是正確的呢? 在二胡演奏中,用的最多的是長弓系列(連弓、分弓等)和快弓系列(快弓、顫弓等),這兩個不同系列的運弓動作,在金三角鐵律的第一個層次中,僅是第三個動作的變化而已。即:長弓系列用“伸手與朋友握手,再收回”的生活動作;快弓系列用“對著爐門扇扇子”的生活動作,其它兩個動作都是相同的。 在演奏中力度的變化,是依靠改變第一個和第三個動作來完成的。在強奏時,我們將身體微微右傾,使身體的部分重量加到右臂之上。這樣,通過弓桿的傳導,施加到觸弦點上的重力必然增加,這是第一個動作的變化。然后我們加快第三個動作的速度,就達到了強奏的目的。反之,在弱奏時,我們將身體微微向左傾斜,這樣勢必會減輕右臂的重量,然后減慢第三個動作的速度,這就達到了弱奏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不論是強奏還是弱奏,其運動的原理是完全一樣的,是通過調(diào)整右臂的重量和運弓的速度來實現(xiàn)的,而并不是利用右手手指的壓、擠、頂、扭等動作來達到目的的。 運弓中的兩個90度角 這是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的第二個層次。 二胡運弓的平直,是各種教科書所一直強調(diào)的。但什么是運弓的平直,卻鮮有明確的定義,致使在二胡的教學中容易產(chǎn)生誤解。 二胡運弓平直的定義是: 弓毛與弦始終呈90度角為平;弓毛與琴皮始終呈90度角為直。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地提高運弓能量的轉(zhuǎn)換率。 弓毛與弦呈90度角,使弓子的運動完全作用于琴弦,它的能量輸入方式是最佳的;而且還能最大地提高琴弦的橫向振幅,減少不利于發(fā)音的縱向振動。由于琴弦自千斤到琴碼具有一定的斜度,因此弓子的運行狀態(tài)也必然是微微的左低右高,弓子純粹的平實際上是不正確的。 弓毛與琴皮呈90度角,使琴弦的振動完全垂直于琴皮,它的能量傳輸方式是最佳的,它能將琴弦的振幅全部傳導給琴皮,從而獲得最大的共鳴效應(yīng)。由于樂器制作上的原因,有些二胡往往做不到弓毛與琴皮呈90度角,尤其是在演奏內(nèi)弦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到的只有盡量使弓毛靠近琴桿運行。此外,在二胡的制作上,也建議制作師能考慮這個問題,以做出一定的改進。 當然,二胡演奏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怎樣在演奏中使弓子的運行始終保持最好的角度,而且不失自然的原則,是演奏者基本功的體現(xiàn)。 運弓中弓毛與弦的關(guān)系:靠 這是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的第三個層次。 在二胡運弓中,弓毛與琴弦應(yīng)該怎樣來接觸呢? 答案是: 弓毛應(yīng)該往弦上靠,而不可往弦上擠。 靠,是將自身的重量自然地傾向于承受物,猶如我們將身體輕松自然地靠在墻上時的感覺。這時,我們的身體是松弛的,自然地以一定的角度倒在墻上,由墻來承受我們身體的重量,而不是承受我們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對墻的人為的推力。如果沒有承受物,靠的姿勢是不能保持的,而擠的姿勢卻是可以保持的。同樣,在演奏中,弓毛要利用自身的重量(這個重量就是通過右手手指改變了力的方向的、右臂和弓子重量的總和)往弦上靠,使弓毛與弦的接觸面形成一種自然的變形。而絕對不能是利用手指的力量將弓毛往弦上擠,使弓毛與弦的接觸面形成一種人為的、不自然的變形。 我們在演奏時,大腦中需要有一個“靠”的意念來控制貼弦,而不完全是利用動作來貼弦的。當弓毛是以“靠”的意念貼在弦上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均勻、細膩的摩擦力,它很通暢,卻不打滑;很松弛,卻不松懈。此時,弦的振動狀態(tài)最佳,對弦的阻尼最小,因此聲音也最好。但如果以手指的力量來“擠”弦,弓毛與弦的接觸點就會人為地變形,對弦的摩擦力處于過大的狀態(tài),對弦振動的阻尼增大,弦的振動就受阻,使聲音發(fā)緊,不通暢;且會抑制琴弦泛音列的振動,造成音色發(fā)干、發(fā)木的不良傾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靠”的重要性。 真理總是簡單的,當你做一件事突然覺得變?nèi)菀琢说臅r候,你一定“悟”到了其中的一些奧秘。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實際上是一個很簡單的定律,完全是建立在自然這個最高法則的基礎(chǔ)上的,因此它一定是正確的。學會它也是相當容易的,而學生們學不會的原因,就在于它與原先多年來形成的不良習慣相沖突。所以,改變觀念、克服毛病是學生們第一步要做的工作,這也是最難走的一步。這一步跨出去了,那么學會一個科學的、簡單的方法,應(yīng)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了,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出乎于你的想象。 這么誘人的前景,你不想試一試嗎?

Powered by 音樂粉 m.ou93z.cn 備案號:京ICP備2024095045號-19

音樂粉所有資料均為網(wǎng)友制作、提供或從網(wǎng)絡(luò)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內(nèi)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和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