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民族唱法的幾點體會
- 人氣:2910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19-02-28 15:15:01
 
今年年初,我和團內(總政歌舞團)幾位同志開始學習戲曲和民歌,主要目的是想學習民族的歌唱方法。當時,我團的領導同志對我們的學習提出了這樣的意見:科學的發(fā)聲,民族的吐字;在民族藝術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收西洋的優(yōu)點來豐富我們民族的聲樂藝術。起初,我們在思想上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1、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能不能表現我們民族的東西?中西能否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有人提出二者是矛盾的,有人則認為可以結合。2、認為原始的未進行過藝術鍛煉的“真聲”才是我們民族的,這實際上是否認了我們民族聲樂藝術的科學性,以為只有西洋的歌唱方法才是科學的。3、科學的發(fā)聲、民族的吐字的原則聽起來是容易理解的,但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會不會造成不中不西的情況呢?有些人認為這樣做是對的,有些人認為是標新立異。4、在開始學戲曲時,對于學戲曲的目的也有懷疑。學哪一種戲曲?從戲曲中學什么東西?假如學河南梆子是為了唱河南梆子,即使學得再好也僅限于會唱河南梆子,并不能解決唱歌的問題。
在經過了一個階段的學習以后,由于反復欣賞和體會了梅蘭芳、常香玉等著名的藝術家的歌唱,覺得我們民族的歌唱方法中的確有著很多科學的東西,關于“真聲”就是民族的發(fā)聲法的錯誤認識也得到了澄清;同時,對于戲曲的學習認識到主要是學習它的表現方法、吐字方法等等,最終目的是吸取它的精華,使我們的歌唱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并且更適于表現現代的人民生活。為了適應民族語言和音樂特點的要求,我們采用了一些特為這種目的而編寫的練聲曲。有時我們也采用了在我團講學的保加利亞聲樂專家的練聲曲填上我們的文字來練習。同時,我們也從地方戲曲中選出一些旋律性較強、板眼較復雜、能代表這個劇種的特點的節(jié)段來作為練聲曲。
在以上各項練習中,教員對我們的聲樂、情感、吐字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很嚴格,這對我們演唱戲曲和民歌幫助很大。在學習戲曲時,因為不熟悉,開始只限于模仿,這也是必然的過程。
由于教員的幫助以及個人的努力,當我們在團內作第二次學習匯報演唱時,同志們普遍反應:字吐清楚了,聲音舒暢了,所謂“洋”的痕跡減少了,也有些民族味道了。當然,這只是和我們原來的水平的比較,離實際要求還仍然很遠。但是,可以說,這已經說明一個人學習民族唱法和吸收西洋唱法優(yōu)點之間已不存在什么矛盾了,假如還有缺點,主要是,字還不夠清楚,聲音不夠銜接,不夠嘹亮。這只是我們學習得還不夠,還鉆研得不深。兩個月以后,我們開始學唱民歌。這時所唱的歌曲大部分是整理改編的民歌,沒有可供學習的典范,主要是靠自己摸索,因此,所謂“洋”的痕跡又常常不自覺地出現了。當時,我們唱戲曲沒有洋味道,唱民歌(獨唱)有洋味道但不太多,而唱重唱就完全跟西洋唱法一樣了,幾乎跟合唱隊的女聲合唱沒多大區(qū)別。這時,我們沒有從聲音上去進行什么改變,而是先從吐字去著手解決:研究字的四聲和出字收音;分析每個字發(fā)聲的著力點(唇、舌、齒、牙、喉);研究字的字頭、字腹、字尾結合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