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粉 > 音樂教程    > 聲樂教程 > 小學生聲樂情感的培養(yǎng)

小學生聲樂情感的培養(yǎng)

  • 人氣:873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19-03-01 19:52:01

  ()“情感”的概述及小學生情感發(fā)展的特點

  1,情感的概述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情感能成為意志行動的動力。一定的情感能激發(fā)起一定的意志能力。

  情感是伴隨認識過程產生的,人的認識可以起整理,組織人的情感作用,但情感是認識的催化劑,它影響人的認識活動,能推動人的認識活動縱深發(fā)展,豐富完美認識內容。

  情感又具有能動性。它可以引起和推動學生,去排除學習中的障礙,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和愿望,走進音樂,融入音樂,獲得審美滿足,得到自我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緊緊吸引住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活動之中,

  2 ,小學生情感發(fā)展的特點

  小學生入學以后,由于生活條件的變化,在情感的內容、穩(wěn)定性和自調節(jié)我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表現出新的特點。

   ()情感自控性的發(fā)展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身上時常可以看到學前兒童那種容易沖動、外露、可控性比較差的情感特點。隨著年級的升高,他們調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漸發(fā)展起來。他們能根據學校的紀律要求約束自己的情感。同時,小學生也逐漸理解并遵守社會公德。

   ()情感穩(wěn)定性的發(fā)展

  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情感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體事物、具體情景的支配,并且,他們的喜、怒、哀、樂會明顯地表露出來。這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身上表現尤為明顯。隨著知識經驗的豐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自我意識水平的提高,小學生情感的穩(wěn)定性會逐漸增強,逐漸產生了較長時間影響整個行為的情感體驗。

   ()情感的內容日益豐富和深化

  入學后,學校成為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使小學生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引起其情感變化的事物也日益復雜。此時,學習的成敗、在集體中的地位、與同伴的關系等,使他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他們不僅體驗著游戲所帶來的歡樂,也體驗著學習、集體活動所帶來的快樂、幸福。此外,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同學之間的議論與評價、學校中所發(fā)生的事件等,都成為小學生體驗新的情感的內容。隨著小學生認識的發(fā)展,情感的內容也日益復雜和深刻。小學生的情感同學前兒童一樣具有直觀性,他們的情感主要與具體事物的直觀形象相聯系。同時,他們的情感也與事物的表象相聯系,他們不僅因受到表揚而高興,受到批評而沮喪,而且想到這些表揚和批評的情景也會使他們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從而激勵著他們努力地學習。一般來說,低年級小學生對人和事物的態(tài)度與事物的外部特點相聯系,中高年級小學生對人和事物的態(tài)度則越來越接近于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特征。此外,小學階段,兒童高級的:社會情感也開始逐步發(fā)展。小學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發(fā)展起來。

   () 本文的研究依據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態(tài)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極易使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其特征就是情感抒發(fā)、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審美。因此我們們教師應變化多種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體驗中去,使欣賞、表演、創(chuàng)編等融為一體,使學生親身體驗音樂發(fā)展的全部過程,促使學生能健康愉悅地發(fā)展。音樂教學要真正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基礎。發(fā)揮好音樂課堂的情感效應,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展智力,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有著積極的影響。目前,缺乏音樂美感和情感魅力的音樂教學,仍是小學音樂教學普遍存在的一個實際問題。如何緊貼新課標要求,強化音樂課堂的情感效應,成了我們必須研究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得我國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從客觀方面來說,作為小學教學中綜合科音樂課的這一價值并未得到足夠地重視,當今音樂教育在音樂技術化、音樂專業(yè)化教育等存在著多種傾向性現象,而審美性、藝術性的音樂教育嚴重喪失。。致使我國的音樂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離開音樂本身而去教音樂的誤區(qū)。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有些音樂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少年兒童在歌曲作品的藝術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而忽視了表現音樂作品的內在意蘊的不可缺少的情感培養(yǎng)。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而審美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忽視了音樂的情感性,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人是萬物之靈,自古就有喜、怒、哀、樂、悲、恐、思等七情六欲,而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藝術,正是通過聲音運動的形式來表現人的情感的,它是以人的情感為起點、為高潮、為過程、為歸宿去表意、言志、傳情。

  由于情感的復雜性及音樂藝術特有的時間流動性等特性,有時人們會對“音樂情感”產生錯誤的認識,有可能陷入將音樂的情感固化為理性認識的客觀對象。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將音樂作品的情感意義僅僅視為一種客觀的、被嚴格規(guī)定了的內容。這樣,音樂審美活動變?yōu)榱撕唵蔚?/span>--對應的理性認識活動,音樂作品的接受者與這樣一種內容的關系被演繹成固化的認識與被認識的關系,情感意義也成為屬于音樂作品的“唯一正確的”、“不容置疑或更改的”認識對象。事實上,音樂情感體驗是一種音樂審美活動,不同于一般的理性認識活動。


Powered by 音樂粉 m.ou93z.cn 備案號:京ICP備2024095045號-19

音樂粉所有資料均為網友制作、提供或從網絡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內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和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